面试官的“潜台词”你听懂了吗?

2017年3月13日   点击人次: 2594   

无论是正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还是谋求换工作的职场人,现在只要能接到招聘单位电话获得初次面试机会,就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面试时,面试官常常抛出一系列问题来考验应聘者,这些问题往往有着双重意义或是潜藏的目的。你能读懂这些问题中的潜台词吗?

问题一:请讲一下你以往的工作经历。

潜台词:面试官意在考察你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以及描述的条理化,同时试图从中判断你的回答是否存在虚假的成分。如果描述不清,即使有相关工作经验,你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也值得怀疑。

建议参考:首先,陈述一定要简明扼要、合情合理。介绍中最好突出以前的工作经历与你应聘的工作相关,最起码不要差太远。其次,可以着重说明你从这些工作中学到了什么。此外,可以通过列举两三件具体事例体现出自己的优势特质,如解决问题能力强、充满创意、小心谨慎、与人相处融洽、有团队精神等。

问题二:你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

潜台词: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考察你的领导才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面试官还希望从回答中了解你对成功的定义,比如你是注重个人成功还是注重团队协作。

建议参考:这个问题的回答要根据你应聘的工作岗位而定。比如你应聘销售类职位,可以描述曾经千辛万苦“推销”成功的经验和心得。表述要贴近公司的价值观,并且一定要诚实,切记不要为了博得青睐胡编乱造。

问题三:你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最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

潜台词:这个问题里隐含的问题是,你是否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还是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面试官想要从你的答案中搜集了解你是否太自以为是或不够有自知之明来为自己的失败负责。

建议参考:如果你的答案提供了自己的负面品质或重大劣迹,那么你实际上是在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不可靠,你肯定拿不到这份工作了。你可以略述一个善意的错误,接着叙述自己从这个经历中吸取了怎样一个重要的教训。

问题四: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潜台词:通过这个问题,面试官一是想验证你之前的讲述是否真实;二是了解你的职业诉求和职业发展规划是否与公司吻合;三是想通过离职原因的描述判断你的价值观。

建议参考:在不伤害你自己的情况下,简明扼要并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你的回答可以不是真实的全部,但一定要是真实的,只有真实才能经得起背景调查。另外,原因最好有主次之分,这可以让面试官判断你主要职业诉求是什么,公司能否满足。如果你是在一次公司裁员中被裁掉的,直接说出来好了;否则的话,要指明这次离职是你自己的决定。

问题五: 你有什么爱好?

潜台词:面试官认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折射出他的性格和职业发展倾向。如果你的爱好和应聘的岗位在某些方面恰恰有正向关联,面试官就会对你产生兴趣;反之就可能早早进入被淘汰者名单。

建议参考:比如应聘营销主管,如果你回答爱好是文艺体育,那么面试官会判断在和客户接触时,你的亲和力将会很强,文体才华将成为这个人与客户互动的工具,更容易和客户沟通协调打成一片,这个回答将有可能为你的面试加分。

问题六:说说你的家庭情况。

潜台词:面试官询问家庭问题不一定是非要知道你的家庭的情况,探究隐私,而是想了解家庭背景对你的塑造和影响。

建议参考: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等。

问题七: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潜台词:这道题面试官意在考察你的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特别是其对公司、职位的理解。不问问题不仅等于主动放弃了最后的机会,苛刻的面试官还可能会给你打上“对公司和职位漠不关心”,或者“思维不够灵活”的标签。所以“最后一问”切不可“没问题”。

建议参考:既然“最后一问”必须要问,那应该问什么?这具体要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围绕公司、职位提问会让面试官觉得你确实是关心这份工作的。比如:

? 公司对这个岗位的期望是什么样的?其中哪些部分是我需要特别努力的? 公司是否有正式或非正式培训?公司强调团队合作,那在这个工作团队中,哪些个人特质是公司所希望的? 能否为我介绍一下工作环境?或者我是否有机会能参观一下贵公司?


其实针对“最后一问”,可以问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以下三个“雷区”是 万万不能碰的!

“雷区”1:问薪资待遇。

企业的薪水待遇和福利措施等,毫无疑问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却不适合在“最后一问”中提出。若岗位工资固定,有时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有所透露;若工资随个人表现而变化,那在初次面试中早早提出薪资要求,应聘者就失去先机了。

“雷区”2:问过亍高深的问题。

如果你不是应聘高管,就不要提出那些连面试官都难以招架的问题。所谓“在其位,谋其职”,毕竟面试官考量的是应聘者的关注点和兴趣是否适合应聘岗位。太过高深的问题,不仅不能让你从中获益,甚至会让面试官认为你好高骛远,引起反感。

“雷区”3:问超出应聘岗位的问题。

如果你是刚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由于职业方向不确定,或抱着对新鲜事物踊跃尝试的心态,对不同岗位都跃跃欲试,这本没有错,但在面试中过多地表现出对非应聘岗位的兴趣,就不太合适了。这会让面试官以为你对所聘岗位本身并没有兴趣,反而顾此失彼。